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公共人類學
Public Anthropology 
開課學期
110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呂欣怡 
課號
Anth5089 
課程識別碼
125 U282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水源人302 
備註
限學士班高年級及碩士班學生修習。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1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1Anth5089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人類學每隔一個年代似乎就會出現「危機」,導致學界重新省思、辯論之前的學科典範。就以80年代以來人類學界對民族誌寫作的反省為例,學界對民族誌作為田野知識的再現,做了許多批評。然而,假如說這些典範危機的反省是對內的,晚近二十年來人類學還面臨著對外的危機。公共領域裡對人類學的質疑不斷:從素樸的「人類學有什麼用處?」的呼聲,到一般大眾對人類學無關己身的漠視,到學術界裡逼問人類學對公共議題能夠提出如何的見解。在台灣,人類學是否逐漸「邊緣化」,也似乎成為人類學者對自我焦慮的認知。本課程試圖從幾個角度指出人類學應該、而且也具有介入各種公共論辯、提出獨特觀點的能力。

****加簽方式**** 礙於防疫規定及教室實體空間限制,本課程只能接受至多16位修課同學,無法旁聽。修過「文化人類學」與「人類學史」的大四(含以上)及碩士班同學,可來信hsinyi15@ntu.edu.tw 詢問加簽事宜。

****第一週課程網址****
https://meet.google.com/xxh-rapb-saw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將從人類學知識的生產、教學、傳播、實踐的過程,探討人類學既有的典範和方法如何可以聯合、介入其他的領域,成為批判性公共辯論的一環。我們最後將指出在這些人類學涉入公共議題的實踐中,可以出現新的理論構框與研究方法。 
課程要求
1. 作業一(引言與討論):第三週開始,每週由2位同學擔任引言人,引言同學需替大家撰寫文本摘要(每篇兩頁上限),並簡短報告重點。未輪值到引言的同學,請準備至少一個與文本相關的問題,做為課堂討論的材料。
2. 作業二(人類學部落格觀察):請從中英文人類學部落格中選擇兩個做為觀察對象,針對它們的主題範圍、讀者群,以及書寫風格做綜整分析,以兩頁長度為準)。10月13日繳交。
3. 作業三(公共人類學者介紹):第三週將從下列名單分配各小組各一位公共人類學者,請搜集該學者的學術與實踐成就,並且在指定的週次做15分鐘左右的口頭報告。
4. 作業四(期末作業):請同學分析一個公共人類學的實例、或是提出一個可行的公共人類學計劃,並且融合課堂中部份的閱讀教材。細節將再另以文件說明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1. 上課出席與討論:平常上課的出席狀況與課堂的討論參與 (30%) 2. 作業一 (20%) 3. 作業二(10%) 4. 作業三(20%) 5. 作業四(20%) 
指定閱讀
見課程進度 
參考書目
見課程進度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22  課程概論,分組 
第2週
9/29  界定公共人類學 
第3週
10/06  公共參與的歷史 
第4週
10/13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一):公共書寫與大眾教育  
第5週
10/20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二): 婦女權益 
第6週
10/27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三):社群營造、社區經濟 
第7週
11/03  課堂演講 
第8週
11/10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四):環境倡議 
第9週
11/17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五):公共政策  
第10週
11/24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六):影像與新媒體 
第11週
12/01  課堂演講 
第12週
12/8  公共人類學實例(七):合作研究 
第13週
12/15  實踐中的反思(一):公共化的挑戰、風險,與兩難 
第14週
12/22  課堂演講 
第15週
12/29  實踐中的反思(二):人類學知識、方法與倫理的擴展或重構 
第16週
1/05  期末活動